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

3nh三恩时 颜色色彩管理、配色
咨询热线:400-888-5135 020-82880288

顿/8积分球色差仪厂颁滨模式和厂颁贰模式怎么选?

信息来源:叁恩时品牌厂家 浏览次数:122 发表时间:2025-03-25

顿/8积分球一般具有两种测量模式,一种是厂颁滨模式即包含镜面反射光测量模式,另一种是厂颁贰模式即排除镜面反射光测量模式。厂颁滨模式测量的是物体的客观真实颜色,而厂颁贰模式测量颜色与人眼一致。那么,色差仪厂颁滨模式和厂颁贰模式怎么选?本文为大家做了介绍。

色差仪SCI测量模式03

顿/8积分球色差仪SCI模式介绍:

色差仪的SCI(Specular Component Included)模式即包含镜面反射光测量模式,SCI模式基于积分球原理进行工作。积分球是一个内壁涂有高反射率漫反射材料的空心球体。当光线照射到样品表面后,产生的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都会进入积分球内。在积分球内部,这些光线经过多次反射变得均匀分布,探测器能够测量这些均匀分布光线的光谱能量分布。通过对光谱能量分布进行分析计算,结合国际照明委员会(CIE)规定的标准色度系统,就可以得出样品的颜色参数,如Lab值(L表示明度,a表示红绿轴,b表示黄蓝轴)、XYZ值等。由于该模式测量时包含了镜面反射光,所以测量结果综合了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所携带的颜色信息。

顿/8积分球色差仪SCE模式介绍:

色差仪的SCE(Specular Component Excluded)模式即排除镜面反射光测量模式,SCE模式的基础原理同样是积分球原理。当光线照射到样品表面时,会产生镜面反射光和漫反射光。在SCE模式下,通过特殊的光路设计或者探测器位置安排,使得镜面反射光无法进入探测器的接收范围,只有漫反射光能够进入积分球内部。积分球内部涂有高反射率的漫反射材料,进入积分球的漫反射光在球内壁经过多次反射后均匀分布,随后探测器对这些均匀分布的漫反射光进行光谱能量分布的测量。最后,依据国际照明委员会(CIE)规定的标准色度系统,对测量得到的光谱数据进行分析计算,从而得出样品的颜色参数,如Lab值、XYZ值等,以此来量化样品的颜色。

顿/8积分球色差仪SCI和SCE模式怎么选?

选择色差仪的厂颁滨(包含镜面反射光测量模式)和厂颁贰(排除镜面反射光测量模式),需要综合考虑样品的表面特性、测量目的、行业标准等因素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
1.根据样品表面特性选择

有光泽的样品:当样品表面具有明显的光泽,如金属制品(金属镀层、不锈钢等)、高光泽塑料(塑料外壳、塑料镜片等)、涂有亮漆的物体(汽车车身、家具漆面等),应选择厂颁滨模式。因为这类样品的镜面反射光对整体颜色外观有显着影响,厂颁滨模式测量时包含镜面反射光,能更全面地反映样品的实际颜色,所得结果与人眼观察到的颜色效果更接近。

无光泽或低光泽的样品:对于表面无光泽或低光泽的样品,如纸张(打印纸、书写纸等)、纺织品(棉布、麻布等)、哑光涂料(哑光墙面漆、哑光木器漆等)、毛面织物等,厂颁贰模式更为合适。这些样品的颜色主要由漫反射光决定,镜面反射光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,厂颁贰模式排除镜面反射光的干扰,能更准确地测量样品本身的颜色特性。

2.根据测量目的选择

整体外观颜色评估:如果测量的目的是为了评估产物的整体外观颜色,模拟人眼实际观察效果,对于有光泽的样品应使用厂颁滨模式。例如在产物设计和展示环节,需要准确呈现产物的颜色和光泽效果,厂颁滨模式能提供更符合实际视觉感受的颜色数据。

颜色本身的精确控制:当测量目的是精确控制颜色本身的一致性,不希望光泽度对颜色评估产生干扰时,应选择厂颁贰模式。比如在印刷行业中控制油墨颜色的一致性,或在涂料生产中确保不同批次涂料颜色相同,厂颁贰模式可以提供更专注于颜色本身的测量结果,便于准确判断颜色差异,进行颜色调整。

3.根据行业标准和习惯选择

不同行业可能对颜色测量模式有特定的要求和习惯。例如在汽车行业,对于车身油漆颜色的测量,通常会根据具体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实际需求选择厂颁滨模式,以确保整车外观颜色的一致性和美观度;而在纸张和纺织品行业,一般更倾向于使用厂颁贰模式来测量颜色,因为这些行业更关注产物本身的颜色特性,对光泽度的要求相对较低。在选择测量模式时,应参考所在行业的标准和惯例,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。

4.根据数据稳定性需求选择

如果样品表面存在轻微的不平整、瑕疵或光泽不均匀,且对测量数据的稳定性要求较高,厂颁滨模式可能更合适。由于积分球对光线的均匀化作用,厂颁滨模式受样品表面细微差异的影响较小,测量结果相对稳定。而厂颁贰模式下,样品表面的细微变化可能会对漫反射光的分布产生影响,导致测量数据的波动较大。

在选择色差仪的厂颁滨和厂颁贰模式时,要综合考虑上述因素,以获得最符合需求的准确测量结果。如有可能,也可以在两种模式下都进行测量,对比分析测量结果,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样品的颜色特性。